上一主题下一主题
«12»Pages: 1/2     Go
级别: 九级会员
UID: 1018998
精华: 0
发帖: 2890
威望: 1000 点
金钱: 197989 RMB
贡献值: 285 点
注册时间: 2019-10-02
最后登录: 2025-04-14
0楼  发表于: 昨天

京东,一家不要碧莲乱蹭热点的公司,每逢热点必要跟下

京东,一家不要碧莲乱蹭热点的公司,每逢热点必要跟下,
京东不靠谱:一个靠炒作立身、靠收割维稳的资本故事
在很多人眼里,京东似乎是一家“实干出身”的公司,有物流、有仓储、有供应链,刘强东还曾是“草根逆袭”的代表人物。但如果你真正接触京东的运作逻辑,尤其是深入一线了解它的商业手法与对合作伙伴、员工的态度,就会发现这家公司看起来很“实在”,实则套路满满,炒作、人设、包装、数据幻觉,一样不缺。

今天就从几个方面,聊聊为什么我认为:京东,这家公司本质上不靠谱。

一、蹭热点成瘾,资本造神,炒作为先
京东最擅长的不是经营,而是“讲故事”——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和公众视野中的故事。

刘强东的人设炒作:从“宿迁草根创业”到“自己送货送到凌晨”,从“中关村一台电脑起家”到“哥不打工”,十几年来媒体反复包装,打造了一个“实干型企业家”的人设——直到2018年美国事件让这张人设彻底破碎。

蹭社会热点不落空:不管是什么热门事件,京东都能想办法沾上一点。老板娘事件的时候默契引导流量,打感情牌;给外卖员买保险搞了一阵热搜,结果项目外包,责任推给第三方;最近甚至蹭“支持内循环”口号,喊出所谓“2000亿投资”,说得动听,落地空空。

用乡村振兴包装地推计划:所谓“乡村推广员”“县域合伙人”,本质是低成本扩张销售网络,实质却是刷数据、压指标、割代理商。

这不是务实,是炒作;不是经营,是演戏。

二、用完即弃,对员工和合作伙伴毫不留情
当年刘强东口口声声说“兄弟文化”,宣称**“一个兄弟都不会开除”**。但现在现实是:

员工离职率高、裁员频繁:每年一到Q2、Q4就有大批业务线裁员,连人都不叫你谈话,直接钉钉系统消账号,效率高得像快递出库;

绩效考核严苛、随意踢人:动不动就搞“末位淘汰”“绩效清零”,对中层更是以“调整结构”为名,变相逼退;

合作商承担一切风险:县域合作站点天天被压任务,不刷单就罚款,推广员贴钱干活还被要求数据造假;

外卖员保险项目实际外包:当时大张旗鼓宣传“为骑手买保险”,结果调查一看,整个项目外包给第三方公司,京东本体不出一分钱,责任也撇得干干净净。

这就是所谓的“兄弟”?更多时候,只是“临时工”心态。能用你就用,用完你走人,承诺不过是阶段性话术。

三、乡村推广员:美其名曰合伙人,实则炮灰
我接触过几个京东乡村站点的运营,才发现所谓“京东乡村振兴计划”简直就是收割创业者的温柔陷阱:

每天被要求刷十万元销售额,但当地人均收入都不够用;

京东不给实质资源扶持,门店装修、进货、运营都靠推广员自掏腰包;

数据必须好看,不然就要被罚钱甚至撤点,刷单成了“隐性KPI”;

一些人亏掉几万、十几万最后连店都撤了,京东拍拍屁股走人。

更讽刺的是,这种被“拔掉后路”的推广员,前期还要配合京东拍视频、做宣传、当样板,一旦完不成任务,“样板”立马变“弃子”。

四、假数字、假政绩、假责任,真收割
京东是一家典型的“数据型公司”,但很多时候数据的真实性和健康度值得打个问号:

不管是否真实成交,日销售额必须漂亮;

不管项目是否落地,宣传一定要大张旗鼓;

不管服务是否负责,只要外包就不担责任;

不管员工是否安稳,只要KPI没过就能换人。

这是一个典型的“资本叙事驱动”的公司:先炒热度拉关注,然后用概念和数据博估值,最后甩锅维稳,躲避长期责任。

写在最后:
很多人对京东还有“实在”“物流强”“不打假货”的滤镜,但这层滤镜正在被现实慢慢戳破。一个真正靠谱的公司,应该是愿意承担责任的,是对合作伙伴和员工讲信义的,是对用户和社会讲真实的。而京东,如今所展现出的,是一套彻头彻尾的“包装逻辑”:只要能把人设立起来,后面再怎么割裂、翻脸、弃子,都不重要。

真希望未来的创业者、合作方、消费者,面对这种看起来“实干”的公司,能多几分理性,少一点盲信。

毕竟,一个靠炒作起来的企业,注定也会在炒作失效的那天,露出它真正的模样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上一主题下一主题
«12»Pages: 1/2     Go